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兵團農機化>>——農機制造論壇>>
一、兵團農業產業化發展態勢和拓展空間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兵團農業產業化發展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在保持發展類型多樣化的同時,產業的分布進一步向經濟作物、新興產業和特色產品集中,在出口農業、特色農業及生態農業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總體處于自治區領先水平,在西北地區也處于前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載體發展滯后,特別是職工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滯后;二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單一,沒有產生**佳效益;三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撐體系薄弱;四是缺乏總體規劃,布局尚需調整。
兵團要保持農業產業化持續發展,一是重點發展有輻射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可以從多方面著手,但關鍵是發展龍頭企業;二是以市場為導向培植主導產業,培育和發展區域性農產品生產基地。這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基礎。培植主導產業和發展商品生產基地,首先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立足兵團資源優勢,發展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逐步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三是積極培育市場,健全市場網絡,穩定銷售渠道。充分發揮兵團原有的各類市場和渠道的集散作用和推動作用,有效帶動區域專業化生產,盡快培育和發展各師、團的主導產業和骨干產品。制定市場保護和市場管理的政策法規,打破地區間、行業間的市場封鎖,以及某些主體對市場的壟斷,防止惡性競爭。建立健全專業市場、批發市場,使其擔當起信息傳遞的功能,以降低尋找成本和交易成本。整合各種媒介組織,將之納入農業產業一體化系統;四是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社會化服務職能。要充分發揮各類服務組織的作用,做到多形式、多內容、全方位地對龍頭企業提供產前包供應、產中包技術、產后包銷售的服務,實現農業產業科技化,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向更深層次發展;五是強化改革,完善農業產業化的運行機制,增強產業化發展的內在動力。其核心是要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建立完善的產業化利益機制,風險機制、約束機制。提高產業組織的整合功能、效率功能和抗逆功能;六是積極轉變行政職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以“引導、支持、調控、服務”為中心,以市場為中介,引導、調控企業的生產活動,強化其服務職能。
二、兵團農業產業化、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路徑
兵團農業發展到了今天,完全可以運用工業思維謀劃農業產業化。通過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的良性互動,真正意義上減少各個師、團、連的“純農業”人口,從根本上使從事農業生產的職工富裕起來。在這幾個相關聯的環節中,工業化是發展的方向,產業化是發展的基礎,城鎮化是發展的載體。
1.農業標準化是推進兵團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點。(1)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標準化生產是從工業開始的,也是從工業產業化開始的。農業產業化借鑒了工業產業化的經驗,因此,農業產業化也重視產后農業,即要求農產品的加工、銷售等環節實行農業標準化。(2)農業標準化促進和推動農業產業化。農業標準化推動了農業生產的專業化,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化,促進了農業生產與服務的社會化,有助于實現農業生產管理的企業化。有助于降低農業產業化的交易成本。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經濟發展到產業化和現代化階段的產物,同時,農業標準化又有力地推動和提高了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逐步形成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的有機銜接,進而實現農業的商品化、專業化生產,必須運用標準化的手段。(3)師、團在制定農業發展規劃時,要把農業標準化與農業產業化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在提出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規劃中提出農業標準化的要求,根據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規劃來制定各自的農業標準化的發展規劃和實施計劃。(4)師、團在發展主導產品和創建農業品牌時,要把農業標準化有機結合起來。要把農業標準的規劃和項目重點放在農業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中,圍繞區域農業如何形成品牌和規模、達到增產增效和擴大市場上做文章。(5)師、團在進行農業產業過程管理時,要把農業標準化和產業化有機結合起來。各項技術標準、工作標準、管理標準的制定,要有利于標準體系的完整性和配套性,要更注重先進技術的推廣和便于操作。(6)師、團在培育和建設農業龍頭企業時,要把農業標準化與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要引導龍頭企業建立標準化體系,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扶持一批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農業標準化推廣中的帶動作用,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
2.小城鎮建設是推進兵團農業產業化的切入點。(1)兵團加快小城鎮發展意義重大。加快小城鎮發展,可以較大幅度地減少農業人口,實現農業工人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加快建設小城鎮,可以增加兵團投資需求,形成長期和持久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小城鎮,可以推動兵團二、三產業持續快速發展。(2)兵團小城鎮建設的發展方向和主要措施。小城鎮發展的總體規劃,包括總的目標、城市布局、目標責任、發展措施及發展階段。各個小城鎮發展的總體目標、布局和規模、發展重點、措施和政策上也應該有所區別。做好從產業選擇到規模經營的轉變,投入要量力而行,逐步實施,突出市場建設,使產前、產中、產后整個生產過程與大市場對接,促進農業上質量,上水平,提高農業的效益,增加收入,帶動小城鎮發展。要根據總體目標分解不同的發展階段,對產業方向、資源使用、環境保護進行規劃和提出要求;要堅持市場化操作,精簡機構、調整管理職能,使小城鎮的企業在國家法律的框架內得以自由健康發展;要建立面向市場的融資體制,多渠道籌措資金,解決小城鎮建設資金問題;要完善土地和房地產市場,把購房建房的信貸政策推向小城鎮,在鎮區按照統一規劃或統一招標的方式,允許農業和其他行業的職工有償使用宅基地。
3.加速農業化進程,大力推進兵團農業工業化。(1)農業工業化的定義。①農業工業化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創新過程。一是農業管理對象的商品化;二是農業經營主體的企業化;三是農業技術生物化。②農業工業化是農業資本利用深化的過程。隨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農業生產的商品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必然導致農業與相關產業部門相互結合,彼此依存,從而出現了供產銷和農工商等農業經營的一體化。③農業工業化是農業生產的專業化過程。一是從宏觀上講,農業作為一個產業部門,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地區專業化;二是由于農業生產經營的集中化、商品化、擴大了農業生產前、中、后各產業部門和各類農場的分工,從而促進了部門專業化和農場專業化;三是從微觀來看,農業部門和農場專業化的發展,又把一種產品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工藝階段都分成了專項生產,推動了農業生產工藝專業化。(2)加快改革,積極推進農業工業化制度創新。①農業生產者組織制度創新是農業工業化制度創新的前提。農業工業化是一種逐漸市場化、規模化的漸次高度化過程,要形成規模化的發展,首先農業生產者組織制度要創新,②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是農業工業化制度創新的核心。在農業工業化進程中,農業知識化革命給農業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契機,建立新型的農業科技體制,不僅是實現新階段發展預期的重大舉措,而且是應對國際競爭、確保中華民族在新世紀立于不敗之地的戰略抉擇。③城鄉管理體制創新是農業工業化制度創新的動力。推進小城鎮發展的任何政策、體制與制度安排,都應有利于推進農業工業化進程:首先,要加強農牧團場城鎮化和農業工業化的協同發展,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城鄉地域的優勢互補;其次,要以戶籍制度改革作為推進農村城鎮化的基礎,拆除城鄉藩籬,打破城鄉分割,推動農村城鎮化。④人力資源創新是農業工業化制度創新的源泉。人力資本不僅在工業經濟中,而且在農業經濟中也發揮著主導性作用,農業工業化過程需要相當規模的投資,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的提高,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推廣,而有效地組織農業工人學習、掌握和運用科技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提高農業工人素質,是實現農業工業化的基礎,勢在必行。⑤宏觀經濟體制改革是農業工業化制度創新的保障。目前,我國農業處于轉型時期,農業工業化水平很低,在產業化經營中,農戶之間、農戶與公司之間有關的制度、法律和法規尚不健全。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加快農業工業化的步伐。首先,構建有利于農業工業化的市場體系,培育和建設農村各類商品市場,培育和建設要素市場,建立市場宏觀預測系統和信息網絡系統,對農產品流通和市場供求狀況進行及時準確的預測和傳導,以指導農戶生產和消費,調節供求,促進和形成農產品市場大流通格局;其次,強化法制意識,構建完整農業立法體系,依法減輕農民負擔,積極推進農村稅費制度改革,依法規范農村經濟組織,盡快推進農業工業化。
總之,發展是硬道理。農業是兵團經濟的支柱產業,依托兵團固有的資源,融入市場、遵循經濟規律推進兵團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大發展是壯大兵團、致富職工的重要途徑。(兵團農七師 劉德峰)
發表于 @ 2008年03月26日 13:11: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