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時事要聞>>
再造輝煌“北大倉” |
|
發布時間: 2008-10-8 11:00:00 《人民日報》2008年10月07日 人民日報記者 汪 波
|
本網編者按: 今天,《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再造輝煌“北大倉”》的文章,對北大荒的成就做了充分肯定,現全文轉發。
再造輝煌 “北大倉”
——黑龍江省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紀實
我國東北的松遼流域和三江平原,是世界三大塊黑土地之一,被稱為“北大倉”。在這塊黑土地上,黑龍江占了總面積的61.1%。 60年前,黑龍江的糧食產量只有50億公斤。30年前是100億公斤。2007年達到了396.5億公斤。 今年,黑龍江省決定,啟動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要讓糧食產量登上1000億斤大臺階。 細分析,把增產潛力反復推敲 要實現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必須發揮土地資源優勢,千億斤的產量關鍵在黑土地上。 種黑土地的農民說:“咱這兒的土,拿到山海關以里,那就是肥料!”被稱為肥料的黑土中,有機質含量高達7%—10%,是肥力**高、**適宜農耕的土地。 盡管如此,黑土地的資源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一是黑龍江現有耕地中,旱澇保收的水澆地面積,包括水田和節水灌溉的面積不到總面積的20%,也就是說還有1.3億畝耕地處于靠天吃飯狀況;二是黑龍江農墾區畝產和周邊農村相比,墾區大豆平均畝產高出地方農村50公斤,小麥高出100公斤,玉米高出150公斤,水稻高出200公斤。 今年新到任的省委書記吉炳軒,連續數十日奔波在黑土地上。在近期召開的省委會上,他說:“我省土質十分肥沃,但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特別是水利設施嚴重不足,抗災能力不強,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如果解決得好,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全省糧食產量登上千億斤大臺階是完全有可能的。” 黑龍江省著名耕作學家、86歲的老教授沈昌蒲長期與黑土地打交道,在談到提高黑土地的糧食生產能力時,她說:“黑土地的現有問題,并非無解的難題。現在的關鍵是,找到合理利用并能更好地釋放黑土地資源優勢的方法。” “黑土地的增產潛力,既蘊涵在優勢中也蘊涵在劣勢中。”省農委負責人說,黑龍江土地資源優勢非常突出,全省現有耕地面積近1.8億畝,占全國耕地的1/10;不僅面積大,土壤肥沃,而且集中連片,特別適合大機械標準化作業,適合發展現代農業;而現代農業的精髓是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出。 日前,黑龍江出臺了《關于加快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水利的決定》。“加強以水利設施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把抗旱排澇的問題解決好,加快進行中低產田改造,大幅度增加高產穩產田面積,才能把土地資源優勢有效發揮好。我們完全有能力,通過人為的努力,實現總產千億斤。”這是決策者和農業專家們的共識。 定措施,用科學提升黑土產量 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是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是在不增加耕地面積前提下,靠提高單產增加糧食總產量。 目前,省政府已抓緊制定增產100億公斤糧食規劃和措施,《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戰略工程規劃》已制定完成。開始啟動實施11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和250個農機作業合作社的組建,培育農機大戶;加快農業科技推廣,開展千億斤糧食高產攻關,加快農業技術組裝配套,抓好玉米、稻、豆、麥、薯五大作物高產栽培技術模式推廣。 如今,全省旨在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的“四大工程”建設已見成效。農田水利工程,近5年全省投資47.5億元,新增旱澇保收田1373萬畝;農機化工程,全省組建813個農機作業合作社,扶持發展農機大戶1.2萬戶,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82%;地力培肥工程,全省多數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開始由降轉升,肥料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植保工程,加強預測預警網絡、服務隊伍、先進藥械和現代防控體系建設,實現了各類生物災害不蔓延、不成災的目標。 為挖掘增產潛力,全省不斷推進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和科技入戶工程,普遍建立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使之成為農民學習標準化知識的課堂。現在,全省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水稻兩段式育苗、水田控制灌溉技術等47項高產高效新技術,應用面積達3050萬畝。與此同時,組織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黑龍江墾區,與地方縣(市)開展合作共建,推進農機作業向農村拓展、農業技術向農村延伸、生產服務向農村覆蓋,帶動農村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 金秋時節,在黑龍江墾區紅衛農場萬畝超級稻攻關示范點,54歲的種糧大戶郭文深說,他通過不斷學習應用科學種田技術,水田面積由過去40畝擴大到現在的500畝,水稻畝均產量由過去的400公斤達到現在的650公斤。水稻種植戶崔文臣去年水稻畝產達到996.9公斤,創下了全國寒地水稻新紀錄。由于他種田技術好,農場聘任他為水稻技術指導員,使農場48萬畝水稻連續5年單產在600公斤以上。 勇探索,拓展生態綠色農業發展之路 依托肥沃的黑土資源,黑龍江加快了綠色食品和乳業發展的步子。 目前,全省綠色食品種植面積發展到5000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27.5%。以綠色食品為樣板的標準化種植面積發展到1.5億畝。綠色(有機)企業發展到489家,其中,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發展到46家。 2007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實現銷售收入238.7億元。今年上半年,已實現銷售收入200.8億元。 綠色食品企業還帶動了183萬戶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進一步完善了貿工農、產加銷相聯結的綠色玉米、大豆、水稻、乳品和特色產品等8大產業體系。 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為黑龍江探索出一條依托資源、優化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成功之路,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了農產品的競爭力,增加了農民收入,鼓舞起農民對農業生產的信心和熱情。 在烏蘇里江邊,有一個莊園。莊園主人名叫葛柏林。1986年,他來到這片荒原上開始創辦家庭農場。現在農場已擁有良田7000畝,林地2000畝,濕地900畝,總承包經營面積達到了1萬畝,讓昔日的大荒原變成了生態園。葛柏林在為國家生產數萬噸糧食的同時,還在“綠色銀行”中積累了上千萬元的財富。如今,他的家庭農場走上了生態綠色農業發展之路。 目前,圍繞建成千億斤糧食大省的目標,黑龍江正在規劃和啟動千萬噸奶和5000萬頭豬兩個“配套工程”,實現糧食生產和畜牧業生產同步建設。全省規劃建設生豬、奶牛、肉牛、肉蛋雞等優勢產區和產業帶,加快推進畜牧專業化、標準化和區域化的發展步伐。 現在,全省各地已出現了一批奶牛存欄5萬頭以上、生豬出欄50萬頭以上、禽出欄500萬只以上的基地縣,畜牧業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5%。全省已形成了500萬噸鮮奶和430萬噸肉類的加工能力,為糧食轉化增值提供了巨大空間。 |
發表于 @ 2008年10月09日 09:13: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