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民哥分析

民哥的blog,網絡天下農機人。

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民哥分析>>民哥在線>>

博孜達克: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搖籃收藏

博孜達克: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搖籃

在新疆塔城市東南方向塔額公路出塔方向21公里處,有一個叫“博孜達克”的地方,哈薩克語的意思是“青年小伙子”。據《塔城市地名圖志》中記載:“這里有泉水、好種地、利放牧。”相傳在道光20年(1840年)前后,有一位叫“博孜達克”的蒙古人來到這里,占有了這里的畜牧和土地,成為首領。他死后在一位哈薩克人的提議下,就有了博孜達克這個地名。

在博孜達克地區(qū)有一個村子叫“皇工村”。據說在清乾隆年間,該地為“皇糧”生產基地,人們把生產“皇糧”的農工叫“皇工”。時間久了,這里便有了“皇工村”這個高貴的名字。

博孜達克本與“尊貴、奢華”等詞匯無關,甚至相去甚遠。然而,自這里成為專門為皇室生產糧食的基地以后,這塊土地從此貼上了“皇家”的標簽。從此,博孜達克在人們的心中,就不再是一個荒僻、冷寂的地方,而是播種希望的田野,甚至是一個收獲浪漫的圣地。

當年的“皇工”們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們曾經勞動生活過的家園,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后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搖籃。

撫今追昔,半個多世紀悠悠而過。如今走進“皇工村”這個長滿雜草的院落,50多年前新疆農機化事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史漫漫清晰起來。一代共和國農機人就是在這里艱苦創(chuàng)業(yè),寫下了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第一篇樂章。

圖一: 2004年,從天津來到博孜達克農場的30名同學中的部分老同學、老同事及家屬聚會塔城。



◆博孜達克,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搖籃

故事發(fā)生在1953年。

當時,西北農墾廳在博孜達克建立了“國營塔城機耕農場”,1956年更名為“國營塔城博孜達克農場”,這也是新疆**早成立的國營機械化農場之一,農場場部就設在皇工村。因為如此,皇工村這個地方就與新疆農機化事業(yè)結下了緣分,以至于成為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搖籃。

要講清楚這個故事,我們還得把鏡頭再拉回兩年。

1951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國民經濟建設的序幕徐徐拉開,農機化事業(yè)人才相當匱乏。為了解決我國農機化發(fā)展急需的人才問題,當時的中央農業(yè)部從西北農林技校選拔了130名學生,1952年,他們遠赴位于天津蘆臺農場的中央農業(yè)部機耕學校進修。這批學生于1953年初畢業(yè),其中,有30名學生被分配到了新疆(男20名,女10名。)

據說,當年的30名學生肩扛背包從天津蘆臺農場出發(fā),于1953年5月份抵達了新疆。經原新疆省人民政府批準,全部分配到國營塔城機耕農場。就這樣,30名年輕有為的學生,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專業(yè)系統化培訓的一批農機化人才,不僅在新疆開始了他們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且成為30顆火種,從此啟動了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引擎。



魯忠孝,就是他們中間的一位。這位于1995年1月從塔城市農機局局長崗位上退休的老人,今年已經75歲高齡了,談起這段歷史感慨萬千,往事仍記憶猶新。

魯忠孝回憶說:“1953年,博孜達克農場成立時只有農機技術人員4人,他們分別是:何德海、民克丁、哈生拜(原蘇聯專家)、馬力克(原蘇聯專家);同年5月,我們從農業(yè)部機耕學校畢業(yè)分配的30名學生來到博孜達克農場;后來,從新疆八一農學院又分配來了10名學生。前后共44人。”就是這44人,注定成為新疆乃至新中國**早的農機化事業(yè)拓荒者,說他們奠定了今天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總格局并不為過。

《博孜達克農場志》上對后來的歷史發(fā)展有詳細記載:

“1955年,博孜達克農場受新疆自治區(qū)農業(yè)廳委托,開辦了第一期農機技術人員培訓班,參加首期培訓的就是先期來到農場的44名學生,由蘇聯專家尼可丁、八一農學院教師張春芳任教,學習時間4個月。”

“1956年,又辦了第二期培訓班,由第一期學員中的魯忠孝、王東才任教,培訓人員61人。”

……

第三期培訓班從1958年開始,以后隔年開辦一期。就這樣,由學生培訓新的學生,直到1981年的29年間,博孜達克農場為新疆農機化的發(fā)展共舉辦了13期培訓班,培訓農機技術人員538名。培訓班的學員畢業(yè)后,源源不斷地被輸送到新疆各地的農場,對于新疆農機化的發(fā)展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博孜達克,就如同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大本營,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懷著夢想來到這里,又從這里踏上新的征程,奔赴天山南北建立新的根據地,成為新疆農機化事業(yè)一代又一代繼承人,從而把新疆農機化的篝火燒得更旺。博孜達克成了新疆農機化開始的地方,無疑也是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搖籃。
圖三: 采訪組一行在車間舊址前合影。前排右六為塔城地區(qū)農機局副局長加爾肯,前排右四塔城市農機局局長林樂峰,前排左四為曾經擔任博孜達克農場副場長的王俊武。



◆新疆農機化,從馬拉農具起步

如今的博孜達克農場已經今非昔比,她東與恰夏鄉(xiāng)、恰合吉牧場相連,南與也門勒鄉(xiāng)、162團接壤,西與也門勒鄉(xiāng)為鄰,北靠哈拉哈巴克鄉(xiāng),是一個擁有200 平方公里總面積的現代機械化農場。

然而,今天的人們可能不會想到,當初的農機化是從馬拉農具起步的。可以想象,在物質匱乏、條件艱苦的條件下,新中國第一代農機人仍以滿腔熱情開始了他們在新疆的農機化事業(yè)。也可以說,新疆農機化事業(yè)便從此開始。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戰(zhàn)斗在博孜達克農場的第一代農機人在做好人才培訓的同時,對博孜達克農場的機械化事業(yè)開始了艱難的探索。

“1953年建場時,農場只有一臺MTZ輪式拖拉機。1954年以后陸續(xù)引進了一批農機具,包括: 414型自走式聯合收割機1臺;KC-60型自動割草機6臺;KC1100型脫粒機1臺;拖拉機共4臺,其中‘德特-54’2臺、‘克特-35’1臺、‘窩特多能’1臺;尚有多種拖拉機牽引農具,如五鏵犁、釘齒耙、中耕機、24行播種機等;多種馬拉農具40余件。” 魯忠孝就這樣萬分感慨地回憶起當年創(chuàng)業(yè)時的情景:“由于有了這些農機具加盟,博孜達克農場開始迎來了一輪機械化新時代。機耕隊長馬力克教大家駕駛康拜因、拖拉機。當時的情況是人多機器少,康拜因414開始收割小麥,雖然一個人只能開兩個小時,但是,新鮮、好奇、激動都寫在了每個人的臉上。”

在博孜達克農場農機化發(fā)展中,機耕隊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許,這就是中國**早的農機服務組織吧。在結束了初期的培訓以后,博孜達克農場的農機化管理同時邁入了一個快速發(fā)展時期。1953年,成立了機耕隊,統一管理農機具,馬力克任隊長;1959年,在機耕隊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拖拉機站,引進了兩臺德特-54,兩臺德特-28,一臺克特-35,一臺開封產GT-4.9牽引式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站的裝備開始向現代化方向發(fā)展,并且實行單獨核算、代耕收費、提供服務的經營模式,把服務的范圍由博孜達克農場擴展到了整個塔城市全境。1962年8月,拖拉機站再次引進15臺東方紅-54、6臺東方紅-28(輪式)拖拉機,后來又陸續(xù)引進了30臺各種型號的拖拉機,成立了8個機耕隊(包括為臨近額敏縣服務的第七、第八機耕隊。),平均一個公社一個。至此,新疆農業(yè)機械化事業(yè)迎來了歷史上至關重要的一次發(fā)展高潮。

這次農機化發(fā)展高潮,有力地推動了博孜達克農場的農機化探索。1953年,農場用德特-54帶五鏵犁耕地,五鏵犁后連接釘齒耙,使用克特-35連接兩臺24行播種機進行播種。1955年,在播種機后連接直徑為30公分的木制鎮(zhèn)壓器,進行播后鎮(zhèn)壓。1962年,試制成功了3.6米打埂器。1966年,實行復式作業(yè),并結束了多年來大水漫灌,白板地上流水的現象。1969年,試制成功1.8米打埂器。1974年,又試制成功1.2米打埂器,同年實現了田間作業(yè)標準化,平地、開溝、施肥、鎮(zhèn)壓一次完成,同時,由小畦播種改為溝植播種,這種機械復式作業(yè)為推動農業(yè)發(fā)展,提高作物單產開辟了新路。1984年,試制成功了90厘米打埂器,其使用效果更好。

圖四: 國營塔城博孜達克農場舊址,這里是新疆農機化開始的地方,從1953年開始,這里為新疆農機化發(fā)展共舉辦了13期農機技術人員培訓班。



◆皇工村,留下一份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珍貴遺產

博孜達克農場這段沉甸甸的歷史告訴我們什么?我們決不能簡單地把它看成是一個農場的發(fā)展史,這應是**基本的認識。答案其實很簡單,對于新疆甚至是中國的農機化事業(yè)來說,那都是一份比金子還貴重的珍貴遺產!古人云:“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 問題是面對這筆豐厚的遺產,我們將如何傳承呢?毫無疑問,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保護好這一對于我國農機化發(fā)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珍貴遺產,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慶幸的是,在今天的皇工村里仍然保留著當年新疆農機化開始時用于培訓農機技術人員的舊址,就是博孜達克農場的場部舊址所在地。

2007年9月23日,在塔城地區(qū)農機局副局長加爾肯、塔城市農機局局長林樂峰等一行的陪同下,記者來到了皇工村探詢先輩們當年的足跡。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這個寫滿新疆農機化發(fā)展歷史的院子一直靜靜地矗立在這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今天,一群后輩門終于來到她身邊聽她訴說50多年的寂寞。

王俊武,1976年、1979年、1981年三期培訓班的教師,1986年至1995年曾經擔任博孜達克農場副場長。在王俊武的向導下,我們終于在皇工村的村頭找到了這個如今已經荒廢的院子。放眼望去,滿院子雜草叢生,房子已經破舊不堪。左手邊是一個紡織康拜因供教學用的大車間,右手邊是一排房子,據說是放置零部件用的。仔細端詳看到的一切,當年熱火朝天的景象就仿佛就在眼前。

王俊武告訴記者,到不了今年年底,就再也看不到這個院子了。因為這里已經被一個私人企業(yè)買下了,用于修建新的廠房。

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在場的人無不感到惋惜!甚至為自己在關鍵時候的無能為力而自慚!是的,對于這么一個破舊的院子,在別人眼里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在農機人的心里,那是一塊圣地,那是一份比金子還珍貴的遺產。她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不僅記錄著新疆農機化的過去,更記錄著那個時代的脈絡;她里面的一間間房子,不僅保留著我們先輩們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更保留著我國農機化事業(yè)創(chuàng)業(yè)和發(fā)展的一段軌跡。進一步放大范圍來說,這段歷史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不應該忘記的一段歲月。如果這里的一切只有農機人能夠讀懂,其實也是一種悲哀!

莎士比亞說:“所有人的生活都是歷史。”這里我們不妨把莎翁的教導進一步引申:所有樹木的年輪,都記錄著它生長地自然變化的原始信息,更為重要的是,它是研究人類文明與環(huán)境變化關系的檔案庫。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為,皇工村的這個院子,她保存的是一代農機人的美好記憶,她記錄的是新疆農機化發(fā)展的歷史脈絡。甚至,說她是中國農機化早期發(fā)展歷史的“黑匣子”也并不為過。因為,新疆農機化從這里踏上征程,從而奠定了今天的基礎和規(guī)模。

今天,隨著在皇工村發(fā)生的故事成為歷史,我國的農機化事業(yè)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歲月。當我們?yōu)槊魈斓陌l(fā)展規(guī)劃絞盡腦汁的時候,其實保護好前人留下歷史遺產,讓她在今天的事業(yè)中繼續(xù)傳承,比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發(fā)展更為重要,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發(fā)展觀,不正是現代文明的一種呼喚嗎?

位于皇工村的那個院子,如果她有一天真的消失了,或者是改變了她原有的模樣,那將是新疆乃至全國人民永遠無法釋懷之痛!■

發(fā)表于 @ 2007年11月13日 16:18:00 |點擊數(

 | 新一篇:全國農機行業(yè)十大女杰誕生

博客信息
民哥分析的博客
創(chuàng)建時間2009年01月12日
今天點擊:66
本周點擊:17
本月點擊:137
點擊總數:33108
[發(fā)私信][加為好友]
博客公告
民哥的blog,網絡天下農機人。這里,是企業(yè)家心靈小棲之所;這里,是經銷商的休閑驛站;這里,是農民朋友的網上家園。熱愛農機的朋友們,這里有一片咱們的空間,有空常來啊!
文章分類
民哥觀點民哥觀點(9篇)
民哥在線民哥在線(41篇)
我看企業(yè)我看企業(yè)(8篇)
©2016 nongjitong 農機通提供技術支持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政策 使用條款和版權聲明
頁面生成時間:2020/12/24 2:35:29

    1. <abbr id="arzqn"></ab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什县| 禹城市| 屏东市| 亚东县| 云梦县| 邢台县| 淮滨县| 扶绥县| 永登县| 周至县| 湟中县| 吴忠市| 托里县| 瓮安县| 岫岩| 榆中县| 孟连| 贞丰县| 从化市| 县级市| 湘阴县| 沙河市| 淮阳县| 富蕴县| 牡丹江市| 富民县| 永宁县| 桦南县| 浦江县| 潍坊市| 凭祥市| 会理县| 芒康县| 旅游| 宜兰县| 芒康县| 三明市| 峨边| 贵溪市| 湟中县| 阿鲁科尔沁旗|